桃園律師標題對合夥團體主張權益應以何人為當事人  從實務判決看起

首頁» 律法觀點» 對合夥團體主張權益應以何人為當事人 從實務判決看起

本欄律法觀點 提供分享

日期2024-12-10
標題對合夥團體主張權益應以何人為當事人 從實務判決看起
內文
    合夥作生意或開創事業,亦為事業經營之類型之一,而關於合夥人出資、何人為事業負責人或者有無隱名合夥等?於涉及爭議時究竟應該對何人提告或主張權益,為常見爭議,最高法院110年度台上字第538號民事判決要旨如下【合夥財產不足清償合夥之債務時,各合夥人對於不足之額,連帶負其責任,民法第 681條定有明文。又依司法院院字第918號「原確定判決,雖僅令合夥團體履行債務,但合夥財產不足清償時,自得對合夥人執行」解釋意旨,合夥團體由執行合夥事務之合夥人代表起訴或應訴,當認已獲合夥人授予訴訟實施權,基於任意訴訟擔當之法理,並依民事訴訟法第401條第2項、強制執行法第4條之2第1項第2款規定,該確定判決之既判力及執行力應擴張及於其他合夥人。準此,對於合夥團體之執行名義,實質上即為對全體合夥人之執行名義,於合夥財產不足清償時,得據以執行合夥人之財產,自無於合夥團體之外,再列合夥人為共同被告之必要。原審認定系爭補習班為劉0潔等2人共同經營之合夥事業,則被上訴人於系爭補習班之外,再列全體合夥人為共同被告,即無必要。原審未注意審究,併列劉0潔等2人為被告,依民法第681條、第690條規定,命其為如上補充性給付,已屬違誤。
次按稱合夥者,謂二人以上互約出資以經營共同事業之契約;前項出資,得為金錢或其他財產權,或以勞務、信用或其他利益代之,民法第 667條第1項、第2項亦有明定。系爭補習班原係由陳0芬及王0秋等3人以各出資1/4方式合夥,嗣於99年4月20日由該4人轉讓合夥股份於劉0棋,為原審認定之事實,系爭補習班原合夥人既將其股份全數轉讓於劉0棋,系爭補習班之原合夥似已消滅,能否認劉0潔等2人仍為系爭補習班之合夥人?非無進一步推求餘地。
況原審先認定陳0芬將系爭補習班之股份轉讓於劉0棋,繼則謂陳0芬為系爭補班之原始設立人及主要經營者,未退出共同設立人,仍為合夥人,前後論述亦相牴觸而有理由矛盾之違法。究竟原合夥人陳0芬有無轉讓合夥股份於劉炎棋?又劉0潔一再否認出資,則其係以何出資方式成為系爭補習班之合夥人?原審未詳加調查審認,遽以劉0潔登記為系爭補習班之共同設立人,系爭補習班即為其與陳0芬合夥經營,而為上訴人不利之判決,自有可議。上訴論旨,指摘原判決為不當,求予廢棄,非無理由。末查,先位之訴有理由,為備位之訴之解除條件,其解除條件應以先位之訴判決確定時,始為其解除條件成就之時。原判決關於被上訴人先位之訴部分,既因上訴人之上訴有理由而未確定,則備位之訴之訴訟繫屬應認為亦未消滅,爰將該部分併予發回,附此敘明。】